眼角膜移植的新發展專刊。
版權歸該刊所有。
| ||
何謂前層角膜移植?
「前層角膜移植」(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ALK)施行的先決條件是角膜內皮細胞必須健康,但角膜前層(即基質層)有混濁現象之病變。如果病人罹患的病變同時侵犯角膜前層和後層,或是同時合併嚴重的眼表面疾病,例如化學性灼傷、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群等較複雜的狀況,則不適合接受前層角膜移植。若病人同時合併青光眼、網膜病變或眼神經病變等,導致視力受損的疾病,對層狀角膜移植手術的術後滿意度也會下降。
手術的原則乃是利用捐贈者的角膜前半層(比例很有彈性,不見得非一半不可),取代受贈者的角膜相對前半層(包含部分或全層角膜間質);而受贈病人之角膜內皮細胞,絲毫不受影響,得以保持術前的完整性。
ALK其實已有不短的發展歷史,甚至比全層角膜移植(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PK)的概念產生更早;然而,如何在接受者角膜上切除病變的部分,進而創造出迎合移植體的空間與切面,不啻是對手術醫師最大的挑戰。因為徒手切割的結果(即使以環形切刀或各種刀片),移植體於接受體的角膜接觸面極難精緻無瑕疵,因此容易有混濁結疤現象,造成「手術成功、但視力進步有限」的醫病隔閡。雖然有電動角膜板層切割刀與飛秒雷射的嶄新技術相繼導入,但昂貴的儀器設備與一些先天的限制,目前尚無法全面推廣。
何謂深層前角膜移植?
目前最為盛行的術式是「大氣泡層狀切割法」(Big bubble technique),發明的醫師承認靈感來自於白內障手術過程中,觀察到德氏膜(Descemt` membrane)因大量灌水而剝離的併發症,引發其運用到深層前角膜移植(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DALK)。藉由對角膜解剖構造的認知,合併運用其它眼科手術的併發症現象,於是利用27號或30號微細針頭深入角膜基質深層部位,然後注入空氣氣泡。如此高速灌注之少量氣體,可以產生足夠推力促成角膜基質與德氏膜間的完整分離,精巧地分離出即將被取代的異常角膜前層,而留下正常的角膜內皮細胞(含德氏膜)。
這項技術的發展,極大地開拓ALK的發展空間,也使得ALK在整個角膜移植手術歷史上風華再現。此項手術數年前引入本院後,目前施行狀況方興未艾,病人數不斷累積。對於適合的病人,是傳統PK以外的絕佳選擇。
深層前角膜移植優於全層角膜移植的理由?
優點:
1.傷口較全層角膜移植小,具有較佳的機械強度,不易因輕微碰撞導致嚴重併發症,而有失明之虞。
2.因為省卻基質與德氏膜介面間的光學效應,病人視力恢復較快、較佳。
3.因上述原因,加上拆線時間較全層角膜移植提早半年以上,術後散光度數較低。
4.保留內皮層(角膜排斥最容易發生的部位),較低的組織排斥機率。
5.移除超過85%的角膜組織,更能夠將任何病態的角膜基質置換成正常的角膜組織,這也是其優於傳統前層角膜移植的理由。
缺點:
1.在治療角膜疾病的種類上,不若全層角膜移植的施行適應症範圍廣泛。
2.在初期的學習歷程中,發生術中微小角膜破裂及術後德氏膜剝離的機會不低。雖然經適時並適當地處置後,仍有不錯的手術成效,畢竟其學習曲線較全層角膜移植來得漫長、挫折較多。
3.移植過來的角膜基質與接受移植病人本身的德氏膜,其接觸面可能無法完美而有不均勻區域,進而導致介面混濁,但此觀點與移植後排斥有別。
醫病充分溝通 找出最適術式
「層狀角膜移植」已經成為近來角膜移植的新趨勢。雖然效果及安全性都極為優異,但並非所有角膜病變的病人均適合接受該項手術。因此,在選擇手術方式前,病人應與醫師充分溝通,審慎評估,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