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木鱉果在眼睛保健功效的考據

 

LINE群組的長輩捎來訊息請教小弟有關『木鱉果』,這個號稱來自天堂的水果,在眼睛保健功效的真偽之辨。截圖疑似轉攝自年代新聞(但網路搜尋不到),應該是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教授的專訪。

出於眼科醫師的社會責任,也出於一個科學研究者的好奇心,於是做了點功課。其實,早在今年七月來自美國的林博士已經在他的部落格做出相當程度的考據。他用木鱉果的學名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在PubMed搜尋,找到116篇論文,而其中只有一篇是人體臨床試驗。經過今天即使的更新搜尋(限縮範圍為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網頁如下:


林博士發現【補充木鱉果30 天後,兒童的血漿 β-胡蘿蔔素和視黃醇濃度增加】的那篇論文位於上圖中間,而現在多出來的兩篇文章,也是臨床試驗的報告;只不過,都是家禽chicken的『臨床』試驗。上下2010、2009的兩篇文章分別在探討木鱉果對於感染Newcastle disease新城病及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傳染性華式囊病的雞隻免疫力的提升能力。

康健雜誌健康時代等衛生保健平面媒體,針對木鱉果的營養功效都有詳盡的介紹。至於木鱉果是否能讓你『30天恢復視力』、『60天可換雙新眼睛』,各位讀者不需要去請教眼科權威專家或醫師。為何呢?直接閉目靜思,如果真的有此神效,我們臨床眼科從業人員就可以打包回家吃自己咯!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國家新創獎-梅開二度

兩年前的11月裡,首次獲得16屆國家新創獎,當時算是搭乘順風車,憑藉鄭兆珉教授過往堅實的基礎,做為團隊成員。

今年再度獲得生策會的肯定,二度獲獎,這回可是紮紮實實的擔任隊長。然而,如果沒有團隊中其他四位成員,這項榮譽絕對是難以企及。




















2021/12/18 補遺昨天下午會場花絮



2021/12/27 新增平安夜寄送來的獎狀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The New way精準新視力-國際性學術線上研討會

 

感謝Alcon大藥廠的主辦,漢肯行銷創意公司的控場,Emma Lee的力邀,Sophie Chen、Peter Yuan的溫馨接送,Kelly的內容審查,臺北長庚醫院眼科蕭靜熹教授的友情支援簡報檔,還有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陳偉勵教授的主持,這場線上會議的演講才能圓滿落幕。







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身家據聞已達「股神」巴菲特三倍的人類首富馬斯克(Elon Musk),今早在 Twitter 與微博同步發文,首行寫「Humankind(人類)」一字,再以中文寫出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https://www.thestandnews.com/culture/%E9%A6%AC%E6%96%AF%E5%85%8B%E5%90%9F%E4%B8%83%E6%AD%A5%E8%A9%A9%E4%BD%A0%E4%B8%8D%E7%9F%A5%E9%81%93%E7%9A%84%E5%85%A9%E4%BB%B6%E4%BA%8B

近日長庚眼科也有『煮豆燃豆萁』,但是沒有『豆在釜中泣』的兄弟鬩牆。而是,繼2006年馬部長發表在Impact Factor高達21.198(當年不到10分,但仍然是眼科學排名第一)的期刊Progress in Retina and Eye Research (PRER),上個月底吳部長也被該期刊接受論文乙篇。

可以說是:「天下才共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斗),長庚吳馬獨得八斗。」此話何來?臺灣眼科學界迄今,應該只有這唯二的兩篇論文得以刊登在PRER。實在是大大的恭喜啊!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From Evo Devo to Stem Cells - Corneal edema resolution by harnessing proliferation in contact-inhibited endothelial cells

 今年學術交流的重頭戲,獲邀在TSDB-TSSCR聯合國際研討會上進行專題演講,特此誌之。




年會海報


演講簡報檔首尾


2021/10/16, 16:31更新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中秋後話

中秋節(恰逢921紀念日)已過,秋意仍然未現。

一早送愛女至長安東路,竟也遙想古都長安;再來,穿鑿附會到了「五陵」。

於是乎,便要帶出詩聖杜甫的《秋興》八首之三。

《秋興》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捫心自問,是否還在從事醉心的志業,是否所作所為得到上級、同事的肯定?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同窗、故友們的成就,是否還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秋天,是反省的時節。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Back to High School-從柯西的生日開始


昨天是十九世紀中期,複變數函數論的開創者、柯西不等式的提出者,亦即出生於法國巴黎的數學家柯西(Augustin-Louis Cauchy,1789-1859)的生日。作為數學史上,僅次於尤拉的多產學者,柯西共出版七部著作與800多篇論文,其中以《分析教程 》(1821)和《關於定積分理論的報告》(1827)最為著名。

從今天起,我起出塵封已久、超過卅年以上的教科書,準備再次修習高中數理課程,與女兒同窗學習,以備三年後的學測與指考。



















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祖孫三代情-疫情下的父親節及其他節慶

巴巴節已經過去二週弱了,今兒個週末夜方才有閒暇把當日的孝親成品呈現。五廢啊、五廢,倪害得大夥兒好慘,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日子裡也得在虛無縹緲的網路上過。廢話不多說,下面就是分成多桑、老泰山、孝子(小弟對掌上明珠的謙稱)等三重親子身份的梗圖。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勿臨渴而掘井 - 疫情下的飲水問題

這週的病患不止一個跟我抱怨口渴。手術的病患有之,門診的也有之。

前天臺北門診青壯年男性病患,問診過程中提到外面天氣炎熱,最近眼睛乾澀不說,還口乾舌燥非常不適。接著自憐自怨問說,長此以往是否對健康有害?我隨口安慰他,要注意作息正常,飲食均衡,而且要隨時補充水份。豈知他話鋒一轉,抱怨貴院所有樓層的飲水機都或封閉、或切除電源(因應五廢疫情,謝院長可是極度超前部署,防疫做法非常嚴謹),叫他怎麼攝取水份?登楞,我霎時間無言以對。

昨日早上安排三檯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前兩位年過「知天命」、未滿耳順的男士手術過程堪稱順利。第三位是個one-eyed,接近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焦慮男士,先是聲明他對打針非常驚恐,30年前在臺大醫院局部麻醉開刀一路哀嚎到最後。然後,脆弱的晶體後囊果然在手術中撕裂,我也央求土城長庚眼科主任(週四在林口手術)陳彥伯醫師來協助施行「玻璃體切除術」。等候陳主任的間隙,病患提到他非常口渴,但我們比較擔心他尿急(幸好沒有),因為眼內手術最忌諱忍尿導致眼壓過高、或眼球晃動。我隨口「安慰」他,口渴不會死人,就想像自己身在沙漠中...然後,聽到病患無奈地說:醫師您可真會安慰人!

附圖顯示進行中的「玻璃體切除術」,正在實行眼內雷射,預防術後視網膜裂孔。



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如何撰寫履歷表-醫學生篇

記得當年第一次撰寫履歷表CV大概是升任角膜科研修醫師Fellow,然後一路從眼科部主治醫師、講師、助理教授、邁阿密眼科中心訪問學者、眼科部副教授、教授都在更新CV。參加國內外學術研討會或Workshop擔任講者、座長,申請擔任國內外學術期刊擔任評審、編輯,也都要遞交CV。

做為一位學者,撰寫CV一事,就好像在書寫日記。不同的是動筆的頻率,在資淺時或身為研究生時,一年半載才需要更新一次;如今,五年內發表六、七十篇論文,同時執行三、四件研究計畫,CV好像每個月都要更新一次。印象很深刻的是當年在邁阿密,恩師Scheffer在辦公室裡(Office Hour不是在門診看診,就是在前往手術室的路上;不是在會議室開會,就是在辦公室伏案),雙手永遠在鍵盤上滴滴答答,修改論文、撰寫計畫、回覆信件,其中熒熒大者更是CV的更新。

這些年來,開始有助理招募、醫學生申請學習,也擔任眼科部住院醫師甄選委員,更是眼科醫學會專科醫師甄選委員會幹事。這些工作的主要內容,就在收受、瀏覽、審議、評論履歷表。如雪花般飛來的求職信或許是電影或小說中的情節,也是優質企業家類似於當紅明星在舞台上接受底下粉絲的歡呼,接受求職者文件的日常。眼科部小小螺絲釘如我,自然只是「霜降」般接受CV,但也算有些經驗呢!

大企業家或頂尖學者的時間一般都異常寶貴,只能給求職信一個摒息或一個眨眼的間隙。現代人,不論販夫走卒、巨商富賈,其實閱讀能力大多「淺碟化」,無怪乎臉書當道、梗圖先導。我的學位是M.D., Ph.D.,職務是眼科教授級主治醫師,行政上擔任眼科部病歷委員、病房主任。現下五廢疫情延燒不止,聖人當然不能死,不才如我也忝為眼科部防疫官。因此,學生寄來的CV,需要非常簡明扼要才能打動我的心。這句話當然在邁阿密聽Scheffer一再提及,不懂就是不懂,只覺得他在拿翹。現在可好,自己當了教授,真是深深認同老師的物語。

好了,廢話不多說,下面來分享一個最近來實驗室的優秀醫學生。她的履歷表確實傑出,除了撰寫的格式完全符合我的要求,內容包含她的學思歷程、學業成績都是上上之選。




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霍爾斯特:聖保羅組曲第一樂章,作品2

 Gustav Holst, St. Paul’s Suite, Op.2, No.9, Jig (1st Movement)

作曲家生平 ==

姓氏:古斯塔夫-都鐸-霍爾斯特Gustav Theodore Holst

生卒年:1874921日,Cheltenham, United Kingdom

生卒年:1934525London, United Kingdom

簡介:霍爾斯特是位英語系作0曲家、經紀人、教師。他的傳世的作品橫跨多種類型範疇,但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是《行星》(The Plants)組曲。

作曲年份:1912-13

總譜資訊 ==

時間記號:6/8

時間:約432

樂譜音調:A minor

節奏記號:Allegro. Vivace

頁數:18

難度:中等,建議給中級程度樂手

為了營造出他的家鄉民謠的曲風、氣氛,霍爾斯特特別採用弦樂的聲樂特性;畢竟,早期的霍爾斯特受到兩位抒情詩人般的作曲家的影響甚深,亦即孟德爾頌以及柴可夫斯基。除了弦樂部份跳躍式、直覺式的旋律之外,Jig這個第一樂章還展現了小提琴融入英式、愛爾蘭式、及美式的歌舞形式。開場就是經典的吉格舞曲,在6/8拍與9/8拍之間擺盪,霍爾斯特讓這兩個對比明顯的旋律在興奮、活躍的對話中漸次發展。他爐火純青地以管弦樂的技巧,讓這對旋律以獨特的強度巧妙地在活潑的快板中走向結束,蔚為高潮。一如樂評總認為霍爾斯特總是我行我素marching to the beat of his own drum,做為一位特異體質idiosyncratic的作曲家,他還有志於印度哲學呢!

-        https://www.8notes.com/scores/35107.asp

-        https://www.redlandssymphony.com/pieces/holst-st-paul-s-suite

-        https://classicalexburns.com/2019/09/06/gustav-holst-st-pauls-suite-a-homage-to-english-folk-song/

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臨床醫學論文之中,尤其是病例報告case report,有一種特別的文體,亦即

OOO presenting as XXX

別人的不算,就拿我過去廿年來所發表的90篇論文中的12篇病例報告裡面,就有兩篇這類文章: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resenting as Corneal Perforation

Oculomotor palsy as a single presenting sign of midbrain hemorrhage 

中度颱風「煙花」來襲的週末早晨,伏案於書房,修改學生Hsu HT的論文,頗有書生進京趕考前夕之架勢。本篇病例報告的題目正是:

OOO corneal dystrophy presenting as XXX dystrophy

改著、改著,儒生的思緒不禁就飄到清國-蒲松齡的年代,他的扛鼎之作《聊齋志異》內文最膾炙人口的篇章『畫皮』。這樣一篇長短適中、食色性也的借古諷今、警世仙文,果然被電影公司多次翻拍。做為故事性極佳的篇章,『畫皮』可以是影音俱全的電影,也可以成為心理學作家筆下的案例討論;可以是律師事務所離婚、訴訟的案例,更可以印證佛經所開示: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做為臨床工作者、眼科科學研究者,今天我再加上「臨床病例版」的畫皮。不僅如此,我還要再加上「數學版本」的畫皮!

此話怎說?從『畫皮』的諷喻中,我深深感受到《金剛經》所揭示的佛法的根本原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換言之,凡世間所有一切的相貌,都要將它當成是虛假、空泛的;也因此,只要不過度執著,就能產生智慧。近日來,與小女聯袂聆聽傅O數學線上課程,再度重溫卅年前的學習舊夢。一堆方程式、不等式、絕對值、排列組合、坐標數線等數學符號,頓時湧進腦門。經過名師指引,發現多種題目、素養題,其實往往都可以整合成少數的題型,馭煩為簡、庖丁解牛,不亦快哉?

2021年7月23日 星期五

童言無忌:超短篇二則

弟弟的么兒K.T.,今兒個幼兒園畢業,早上在線上參見畢業典禮,下午就出現在士林阿公阿嫲家。

好一個颱風天的小週末,循例我下班後開著RAV4回家搬食物。
疫情雖然稍見緩和,這個屁孩也懂得戴上口罩,還問我怎麼不戴上?
然後,瞧見我準備上三樓去淋浴,順口就問:
「阿貝,你們家的廁所(應該指的是浴室)沒法子洗澡嗎?怎麼你要在這裡洗呢?」
我咧....!
好容易淋浴結束,下樓跟父親閒話家常(其實都在分享育兒經)。K.T.看來也是位哈拉好手,硬是湊過來插話:
「阿貝,我跟你說,我媽咪晚上都無法入睡!」
「怎麼會這樣?」
我好歹也是位「眼精神科醫師」(滿能跟病患哈拉的)
「就,就,她每天午覺都睡太久啊!」
「#%$*&@X」
留下無言的我...

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

Pizza Hut的跳針店員

 昨天是個風和日麗的週日,女王特地上網到Pizza Hut訂餐,作為午餐(限吃)及早餐(剩下的週間可以食用),兒女也一向喜愛這種速食。該項「買小送小」的活動好處是可以一次買6-8中口味,遍嚐數種口味;缺點卻是規定結帳需要以悠遊卡結帳(下圖左側網頁截圖)。一般悠遊卡交易的對象都是小額買賣,超過卡內儲值就必須再次加值。我的悠遊卡內建於員工識別證,更結合第一銀行信用卡,可以不斷加值,一次加值500。


無奈,這次交易總額超過1000元,一次加值500仍然無法支付應付款項。於是,負責結帳的店員便開始「抱怨」。沒錯,您沒看錯,是complain的抱怨,一般理解叫做客訴。她一而再的要求我下次網路預訂時務必將帳單分開成三張,我當時只想到三個人去餐廳用餐為了go Dutch,可以split the bills。沒想到這位大姐這樣要求顧客做分裂帳單的行為,我想後者不能也不必做這種工作。畢竟,收銀機絕對有能力達到這項任務要求(上圖右側收據)。我真的火了!反問她:你們的網頁沒有這項條款要求,怎麼這會兒臨櫃要求顧客呢?是否是您本人應該跟公司活動設計單位反映呢?怎麼要求一個平素就不是很喜歡使用悠遊卡付帳的市井小民呢?她楞了一會兒,只能要求我「不要再講了」。聽起來好像是我無理取鬧,怎麼就不懂得鞠躬哈腰,趕緊道歉呢?

「顧客至上」似乎再也不是當代經營者奉為圭臬的工作準則。政策制訂者便宜行事,

2021年7月17日 星期六

賢賢易色:學好數學沒有捷徑

小兒即將升上七年級,雖然已經在「O老師數學教室」有著兩年的修習經驗,基礎數學能力也獲得顯著的提升。然而,為了應付未來的明星國中,號稱披著公立國中外皮的私立初中,也就是升學率超高、歷經卅年不墜的中正國中,勢必得再加選一門課程。


為了在數學進階能力上再努力,媽咪也特地挑選了一個非常「線上」的數學教室,名稱跟Shooting Blake類似呢!班主任強調資優學生不大需要計算紙,靠腦筋空想,往往在蹲廁所之際便得以解題。開班初期,其他家長們為了沒有紙本講義跟班主任「擼」了好一陣子(因為他們強調數位筆記的重要性)。小兒這兩個月來上課精神、狀況尚稱良好;除了在一開始時不大適應一堂課只「聽懂六成」,而老師解釋說資優課程本來就不應該「全部聽懂」。

日前,班主任也開設一個家長群組,方便學生提出問題。我在女王邀約下,也在日前加入該群組;平常孩子們的學習群組,我都不大詳讀內容,反正一切交由女王發落。昨天下班後,小犬不住地要我解釋一個難題,雖然老師已經給出「解析」,他還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什麽都能等,就孩子的學習不能耽擱;於是我放下洗到一半的碗盤,水果也只能稍後再削。剛洗淨,但仍帶著芒果味的雙手,便在餐桌上與小兒在計算紙上試圖「計算」這個週末的難題。




上圖上方兩個網頁的截圖,標誌著這個難題。今將題目複述如下:

數線上標有2n+1個點,他們對應的整數是-n, -(n-1), ..., -2, -1, 0, 1, 2, ..., n-1, n。為了確保從這些點中可以取出2006個點,使任何兩個點之間的距離都不等於4,求n的最小值為何?

為了節省時間,我索性直接看「解析」(上圖右上方是原來的貼文,事後證明看了還是無法解題);說也神奇,來來回回瀏覽了幾次,竟然就是看不懂。和小兒掙扎一小時了吧,實在撐不下去,請媽咪在群組發問讓老師解答。沒想到老師就只是「簡明扼要」地回答說:先從取2、3、4、5、6個點的簡單題目出發,再去推演出2006點的解法。駑鈍如我,實在看不出這樣的導引有何啟發上的意義,便要求媽咪再發問、請求詳解,並告知「解析」內文也有些奇怪的地方,譬如8*501怎麼等於4010?

然後,老師直接回覆修改後的「解析」,只更正8*501+2=4010,然後不做任何解釋。當時仍在群組內的我實在「忍俊不住」(成語新解),便連番發問:(1)選取「8個連續的點」的緣由為何?(2)每8個連續的點取前四個點,怎麼會有「剩下的3個點」這類語焉不詳的字句(我當然沒有用「語焉不詳」來給老師難堪)?(3)先前給的提示「先從去2、3、4、5、6個點,去推演出2006點的解法」,好像看不出規律?云云...

慢郎中般的老師仍然細火慢燉,不斷跳針回答「規律」都在「題目」裡面,「緣由」也都在「解析」之中,並認為數學解題重在啟發孩子的創造力(可是,我7歲起就在電視上不斷聽到節目主持人、新聞主播在洗腦了!到現在,也沒聽說誰的創造力被啟發呢!)。好了,一股怒火中燒,「輸人不輸陣」的傲氣油然而生;好歹,咱也是建中數理資優班第二屆(1987-1990)、高二結束時便以同等學力跳級考上「中山醫學系」的高材生。總而言之,該題目是7/14貼出的,經小兒在7/16傍晚發問,當天晚上我從23:30躺在床上開始「空想」;經過徹夜輾轉入眠,接著在翌日也就是今天的清晨,在計算紙上寫下我的解題心路歷程(上圖下方6個頁面)。

這不才是咱心目中、傳統上該呈現的數學解題面貌?推算有憑有據、條理分明,論述層層相依、環環相扣。不但要讓學者信服,也要讓老嫗能解(孩子也要看得懂),好比白居易的「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然後,在早餐期間,一次又一次面對著兒子及女王口述(姐姐一直抗拒、不想聽,說沒她的事,哈!),他們母子倆也聽得津津有味,點頭稱是。

即使是無師自通的印度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也需要英國劍橋大學的哈迪(G.H. Hardy)數學教授來擔任他的伯樂,經過一番雕琢,才有盡情揮灑的空間(有興趣者,請自行租借電影「天才無限家」的藍光CD)。否則,「滿紙荒唐言」也只能是personal experience,而無法與學術界的同行進行溝通、對話,批評、指教。對於這位數學補習班的老師(聽說他兒子數學能力冠絕群論,恭喜他),我有著難以言喻的情節。

頓時,回憶起國中時期所背誦的論語篇章,如下。

《論語.學而篇》「賢賢易色」章有云: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千百年來騷人墨客試圖穿鑿附會,咱也在此舞文弄墨一番,希冀賦予這句名言一個新的意涵。侍奉君親,這是後話;賢賢易色,不外乎跟從聖賢的人(數學解題正道,行不由徑)才能夠端正自己的態度(不宜輕率破題、解題,誤以為是天縱英明)。在本週末的「數學大解題」一場博弈當中,我的數學潛力再度激發,升學魂再度附身。然而,即便撇開商業上的關係(父母與補習班老師),做為數學老師,難道不應負有指導學生、啟發後進的責任或信義嗎?倘若老師確實在「與朋友(或做為業主-商家,或做為學生-老師來解讀)交,言而有信」的層面上做好做滿,即使孩子終究沒能真的了解知識的奧秘,做為父親的我,也會了然於胸並認為他已經充分地學習了!


《後記2021/07/22》

小兒今晚又捎來兩題證明題,又是看不懂「詳解」,和我燒腦一整晚。

證明題一


還是需要我置於左下方的前置證明

證明題二


還是需要我置於左下方的補充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