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臺灣生技、醫療大拜拜==『橫跨醫療、電子資通訊、科技、生技製藥、醫材,串聯大健康產業完整生態鏈的專業規模會展』
即將在2023年11月30日起,展開為期四天的展期
地點在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1、4樓
本人有幸受邀在『台灣醫療器材創新論壇』提供一項講題,大會接受線上報名。
以下為「演講大綱」
經由驗證生物標記與疾病關聯性,篩選出高風險族群後,提供民眾預防處置或精準治療是精準醫學的核心概念。精準醫學的概念不局限於癌症或基因檢測範疇,抗氧化檢測與治療同樣適用於精準醫學概念。氧化壓力導致退化性疾病,在健康老化領域多年來是重要關注議題,然而如同癌症研究的多因性,一直很難有現象級的重要進展。本團隊近年來聚焦於抗氧化精準醫學,經由開發抗氧化檢測技術驗證生物標記,同時開發抗氧化治療提供解決方案。
老年性白內障與角膜內皮退化病變是重要的眼科疾病,目前臨床上僅能透過視力檢查、細隙燈影像、角膜內皮細胞影像行診斷,然而視力與影像學上的變化往往代表了不可逆的病變已經產生。至今尚未有臨床可應用之分子診斷技術,能提供早期評估白內障與角膜內皮病變之高風險族群。我們曾證實白內障和角膜疾病的發生與氧化壓力及抗氧化能力調節失衡有關。眼球前房內組織液(稱為「房水」)富含抗壞血酸(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可抵禦紫外線引發的光氧化對角膜、水晶體和視網膜的傷害。根據我們對臨床房水檢體的分析結果,房水的抗氧化能力和抗壞血酸濃度與老年性白內障和角膜內皮病變的嚴重度有顯著相關性,因此可以做為此類氧化壓力相關疾病的預測性生物標記。
因臨床上可取得之房水檢體極微量(僅約50-150 µL),且尚未有微量、低成本、可快速檢測眼內抗氧化能力與抗壞血酸濃度的產品,我們遂與清華大學醫工所鄭兆珉教授合作開發「高敏感度老年性白內障及角膜內皮病變檢測套組」。經由檢測房水的抗氧化能力與抗壞血酸濃度,可對眼內手術患者提供快速準確的預測性診斷,並因此獲得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之學研新創獎。除了已與聚創新材料公司合作完成檢測套組的商品化,並正與神光晶片公司柯正浩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將檢測套組與裝置結合;經由簡化套組操作流程與結合可攜式檢測裝置,希望能經由系統整合可讓抗氧化檢測不需要依賴檢驗醫學科的專業人力與儀器設備,在刀房或診所即可方便且快速的進行檢測。
對於抗氧化能力低落的疾病高風險族群,我們曾證實術前施點抗壞血酸可保護角膜內皮抵禦氧化壓力傷害。進一步,我們在臨床上發現施點抗壞血酸亦可有效提高角膜內皮病變患者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我們曾以體外培養之角膜內皮細胞驗證了抗壞血酸的促長效應,並建立了水疱性角膜內皮病變之動物疾病模式,驗證了抗壞血酸眼藥水的療效。同時,我們測試了不同的給藥方式(口服、靜脈注射、眼藥水)投予抗壞血酸後,角膜基質、房水、血清中的抗壞血酸濃度變化,經由藥物吸收與分布的觀察(pharmacodynamics),驗證眼藥水是否是最佳的給藥方式。最後,我們完成了抗壞血酸療效的機制探討,驗證抗壞血酸促進角膜內皮細胞增生的訊息傳遞途徑。
綜合以上工作成果,我們相信經由對老年性白內障及角膜內皮病變的高風險族群進行補充抗氧化物之預防治療(preventive therapy),或是對抗氧化活性低下的患者投予抗氧化物之精準治療(precision therapy),會是一種有開發潛力的治療策略。
在此,也為母企業做點非廣告:
【附記】
主辦單位(陳敬昌秘書長)頒發給我的感謝狀
同事薛博士及同好Phillip幫我攝製的浮光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