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Alcon Foresight 2025會議紀實

上週末參加瑞士商愛爾康在香港舉辦的亞太會議
Alcon Foresight 2025
與來自新加坡、印度、南韓、泰國、澳洲、香港的專家們探討高階人工水晶體的進階使用經驗,受益良多!








 

台視新聞【發現科學】讓兔子重見光明! 再生醫療修護眼角膜細胞

很榮幸能夠與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梅雅俊老師、林口長庚醫院組織工程研究中心薛詒仁研究員一起接受台視【發現科學】節目的專訪,分享雙方合作多年的成果:開創眼角膜細胞修護新里程。




台視【發現科學】

經濟日報詳細全文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

【會議資訊】2024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秋季學術研討會暨第19屆理監事選舉

本人很高興擔任10月27日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座長,請大家踴躍參與‼️ 早鳥及議程請點我: https://www.lasermed.org.tw/news/detail.html?id=48 加入會員請點我: https://www.lasermed.org.tw/register.html
2024年10月27日_早上的會場

2024年9月13日 星期五

【衛教文章】40歲後老花眼來敲門!視力退化怎麼辦?治療方法與手術價格公開

轉載自《聯合報:橘世代》 現今3C世代易用眼過度,尤其40歲之後眼睛 老化 加速,水晶體失去彈性,影響聚焦能力,當近距離閱讀或工作,容易看不清楚、疲勞或酸澀,俗稱「老花眼 」。有時候臉看起來還年輕,老花眼卻已報到,成為年紀提醒警鐘。 究竟老花眼的症狀是什麼?每個人都會得老花眼嗎?有人說近視 的人不易老花,是真的嗎?如果真的有老花眼該怎麼治療?除了配戴老花眼鏡外,有別的矯正方式嗎?現在老花眼手術的價格落在多少錢呢?本篇一次告訴你! 眼睛年紀騙不了人!40歲開始有「老花眼」 林口長庚眼科醫師陳宏吉說明,看近、看遠會影響水晶體的厚薄,看遠的話,水晶體會變薄、看近的話,水晶體會變厚。簡單來說,老花眼的成因是,掌管眼球折射光線的結構因為老化變硬,沒有辦法良好的控制與調節,使得近距離的視力改變,造成閱讀或觀看變得吃力。 老花眼屬於正常老化現象,40歲以後9成以上的人會出現老花眼,雖然因人而異,有些人會提早,有些人則會延後,老花的度數會隨著時間遞增,雖然可以透過配戴老花眼鏡、矯正手術等改善,但卻無法有效根除。 配戴老花眼鏡 年增10度需逐年汰換 配戴老花眼鏡減緩近距離閱讀,所產生的疲勞酸澀,陳宏吉解釋,老花眼度數會逐年增加,平均年增10~20度;假設40歲就有老花眼困擾,平均每3~5年需汰換鏡片;假設50歲就有老花眼困擾,平均每1~2年得汰換鏡片;年紀到60歲以上,有時候會伴隨白內障 等狀況,一旦眼睛有異狀,應立刻尋求專業醫療團隊評估。 他說明,配戴老花眼鏡每隔一段時間就需汰換鏡片,以免因度數不合,加深老花症狀,不過由於老花眼鏡得拿上、拿下,有人為了外貌美觀,轉而使用具隱蔽性的老花隱形眼鏡,但一不注意清潔,可能有感染問題,所以需要定期更換,使用成本高自然也提高。 此外,還有一種處方藥是老花眼藥水,利用縮瞳劑的副作用,改善老花眼的模糊問題,缺點是現今使用並不普遍,而且受限藥效,每隔一段時間,就得用藥,很多人轉而選擇老花眼矯正手術治療,現在平均一台手術15~20萬元區間。 近視的人不容易老花嗎?醫生這樣說 無論是近視,還是遠視力,到了一定年齡都會老花,假使近視與老花度數都較少的前提下,有機會相互抵銷,不過一但度數超過50度,患者就會出現老花眼的感受,有時候近視較深的患者,甚至得看遠處配戴一副眼鏡、看近又得配戴一副眼鏡。 他說,老花眼是生理機能老化所致,無法透過藥物或治療根除,雖目前可以透過接受手術減少老花度數,改善日常得配戴老花眼鏡、提升生活品質,但非一勞永逸,而且還需專業的醫師評估與討論,才能選出更適合的治療方式。

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組織工程研究中心演講】The significance of tissue architecture and cell function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of head and neck

今天本中心很榮幸邀請到楊教授蒞臨 本中心與骨骼關節研究中心聯合季會 Tsung-Lin Yang (楊宗霖) MD. PhD. EMBA 臺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 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 臺大醫院頭頸腫瘤科主任 臺大產學合作總中心副主任

2024年8月4日 星期日

【衛教講座】一沙一世界,剎那即永恆: 淺談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

非常榮幸擔任2024第一屆高齡產業博覽會-「衛教講座」,講座題目為 『一沙一世界,剎那即永恆: 淺談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是高齡化社會最主要的疾病表徵之一,白內障手術同時也是治癒率最高、手術數量最大之臨床治療模式;因此,這樣的主題自然能夠獲得最多的關注。 日前(2024/07/30)在《經濟日報》應景刊出本次主題,歡迎瀏覽指導哦!

2024年7月3日 星期三

病患感謝函

 


這是封頗具特色的感謝函。

旅居紐西蘭多年的O嬌阿姨,應該是心繫漢文化。當她面交給我信封之際,看到自己名字用毛筆楷書刻畫在白色封面(圖片左上角),有種身處日本的錯覺(日本人邀請函都是白底黑字,而且是楷書)。心想阿姨真是有心,所謂禮輕情意重,正是如此。

阿姨在手術前、手術中都相當焦慮;源自她先生不好的就醫經驗,她非常害怕會走上同樣坎坷的道路。她先生先是在紐西蘭開第一隻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發生併發症後又接受額外的一或二次補救手術。視力不見起色的情況下,回到臺北某豪華診所施行對側眼的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可惜視力還是不見進展。最後是以青光眼的診斷告終。

她的堂姐是我今年初的病患,雙眼植入散光黃片。堂姐夫蘇老師是家父師大化學系的同學,退休前任教臺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在兩年前也接受我的超音波乳化手術,雙眼植入非球面黃片。在堂姐安慰加持之下,她在逛了一圈臺灣北區醫學中心之後,落腳在我的門診。臨入手術室畫角膜軸度前(雙眼植入長延焦散光白片),還在嚷嚷說要加做飛秒雷射(本院機檯在林口),但又已經改期過一次,所以頗為猶豫。所幸,在我的安撫之下,順利完成手術,重見光明,真是替她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