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無誠勿試,《非誠勿擾》;試論婚姻,類比考試

     藍祖蔚老師在他的部落格「藍色電影夢」中對中國電影《非誠勿擾》評論一文 —「非誠勿擾:舒淇的波動」,實則是品評蛻變的舒淇。馮小剛執導,舒淇和葛優主演的《非誠勿擾》,乃改編自台灣導演陳國富的《徵婚啟事》(而《徵》片靈感則是改編自台灣作家陳玉慧的真槍實彈「相親試驗」後創作的同名書籍,且先搬演為舞台劇作品後才誕生了電影)。


     上面一句好像是說舒淇是 late boomer,「大雞慢啼」。好似我家那個有迷人酒窩的鼠年兒子,兩歲兩個多月大,這些日子以來,剛學會說話,竟盡說些超齡的字句,譬如說:
因為……,所以……
我有酒窩,笑起來很可愛。 云云
    
     藍老師在舒淇劇照下的字句,讀起來很有感覺,也頗令人辛酸。換個客體,指涉對象若轉換為眼科醫師,不就是:
只精通一項手術,不能算是好外科醫生,刀光血影之下,令無數病魔臣服,方為神醫。
     我就是與神醫相去甚遠,才被上司指派至距家鄉最遠,地球的另一端從事臨床基礎醫學研究。但願,我也跟兒子一樣;就是可別啼叫到倒嗓,以致啼笑皆非。

     好啦!言歸正傳。

     在新近推出的中國賀歲片《非誠勿擾2》中,秦奮(葛優飾)對梁笑笑(舒琪飾)的「求婚宣言」也首次曝光︰“面朝大海,背靠青山,一輩子太短,我願意和你將錯就錯。”這也正好符合了此前馮小剛導演的觀點“婚姻怎麼選都是錯的,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
     接受專訪時,談到自己的婚姻觀時,葛優說:“簡單說來,婚姻就是隨意:錢隨意花、飯隨意吃。夫妻間相處久了,自然會變成朋友,彼此間並沒有什麼限制。”如此這般揮灑自如的比喻,我沒啥意見。只不過並非人人都是李太白,可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也不是大家都是曹子健,能夠「才高八斗,七步成詩」。是故,寡人竊以為,婚姻不是戲,而且婚姻就好比考試。只不過婚姻這一連串的考試,和傳統的科舉、聯考、或考試有幾點概念上的歧異:

一、應考人只有兩位。
成年男女各一名,報名登計後(目前在台灣好像不須兩人以上公開之儀式),考試即刻舉行。應試中若有第三者闖入考場,且有報名應試之動機或等價事實(與其中一名考生交頭接耳),則落單之考生得申請考試無效之訴,而由法官判決確定。
二、應考範圍無所限制。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考試項目,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舉凡:國防、外交、內政、 交通、經濟、財政、教育、法務、衛生、環保 etc均在考試範圍之內。
三、應考時間從未公布。
可能在上班時間(比如說另一考生 call in 要你去買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可能在三更半夜(又比如另一考生快要生了)。
四、應考人可以且應該交頭接耳。
兩位考生不應該有勾心鬥角、單打獨鬥之想法或行為。相反地,應該開誠佈公,互通有無。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例如,除非你有把握終身保密,否則「重考生」的身份一旦曝光,後果不堪設想。又如,發現對方答案和自己的大不相同,應勇於告知,誠懇溝通,異中求同。
五、放榜結果有三種。
每次放榜,兩者同時過關,自是皆大歡喜。只有一人及格者,並不能獨善其身,應盡己所能幫助對方補考,直到及格。若兩人皆被當,則考試終止,遺憾終身。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Signs of Life《DNA的語言--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基因備忘錄》


作    者: 波拉克 Robert Pollack, PhD
譯   者: 楊玉齡
出版日: 1997/12/15
出版社: 天下文化
I S B N: 9576214203

     兩年前(20081222)在林口長庚醫院圖書館舉辦的《好書交換》活動中(連續參加四、五年,今年因出國中斷),換來了這本書。一方面生活相當繁忙緊湊,另方面也因陸續「插隊」排入幾本較「淺顯易懂」的書來看;就這樣放在B1辦公室書架上「一年半載」,還是沒能翻上幾頁。
     七月下旬打包行李之際,它便順理成章給收入皮箱,和另兩冊同質性頗高的教科書做伴:它們分別是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James Watson, PhD主編的《Recombinant DNA》(第二版,1992年,Scientific American Books 出版),以及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 TA Brown所撰的《Genomes》(第二版,2002年,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 Ltd 出版)。
     至於第四本,也是最後一本,性質與之南轅北轍的《司馬遷筆下的兵家傳奇》(扶欄客著,2010年,時報文化出版),則是精神導師吳為吉副教授在我臨上飛機的前一天下午,於「怡客咖啡」餞別餐敘後,特至「合記書店」購置並推薦而贈予我的。
     中文書名取材自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1924-1985)的《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事實上本書末頁也提及 Calvino 的書:
第一講「輕」,引述希臘神話、歐維德、薄伽丘、塞萬提斯、昆德拉、卡夫卡等等作品來詮釋:生命存在的沉重必須以輕盈的態式來承擔;第二講「快」,闡述如何以敏捷來融合「行動」(快)和「沉思默想」(慢);接下來的第三講「準」,強調語言的精確和明晰;第四講「顯」,說明視覺想像係認識世界和自我的媒介;第五講「繁」是一份展示力作,生動而精彩地描述文學如何逸出常軌,企圖傳達人類面對無限的可能所流露的痛苦、困惑和振奮。
如此這般的概念,其實也可以應用在基因的層次。

     Pollack 本人雖然出身物理本科,後轉生物;就他後來的經歷,可能主要還是「功在科普」。尤其他的人文素養深厚,引經據典,把後 Watson 時代半世紀來的分子生物學發展,做成極具詩意的描述。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The Curious Journey of Joseph E Murray, MD and HC Jesse Chen, MD

Joseph E Murray and the Story of First Human Kidney Transplant《穆雷與首例人類腎臟移植之故事》


     這是 Mitchell Lane Publishers, 2002 年發行的 :《Unlocking the Secrets of Science 》系列38本輕薄(40-50頁)精裝書中之第18冊。


     書中主人翁是震爍古今,榮獲1990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 Joseph Murray, MD,恐怕也是極少數做作為臨床醫師而獲獎者。身為哈佛大學醫學院 Harvard Medical School 外科教授(1986年榮退),1954年於彼得班布里根醫院 Peter Bent Brigham Hospital (現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主刀執行全球首例腎臟移植(因此獲獎),後轉任(0972-1985)波士頓兒童醫院 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整形外科主任(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才是他的最愛),所以獎金悉數捐給上述三所機構。

     有趣兼諷刺,也可說是「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一輩子醉心奉獻的顱顏整形領域,沒幾個人知曉。反而是早年為解決燒傷病人皮膚移植排斥機轉,隨後「打蛇隨棍上」插花攣生兄弟(Ronald Herick to Richard Herrick)間「腰子」施與受的手術,加上福大命大(1986年3月20日中風導致左側癱瘓,半年後復原),雖然198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發給化學治療藥物Azathioprine or Imuran(亦被用為移植抗排斥藥物)發明者 George Hitchings, Gertrude Elion, and Sir James Black 等三人,穆雷終究「存活」至 1990 後並戴上桂冠。

     回想 1995 年時我眼科學(當時陽明醫學院眼科學系主任為台北榮總眼科部主任劉榮宏副教授,現為振興醫院院長,其實他上課內容很吸引人)只得到 78 分(後來在林口長庚醫院眼科實習86分,當時部主任為蔡瑞芳副教授,後召募我進眼科,並於一年後升任教授,現為蔡瑞芳眼科診所院長),醫學院畢業前曾夢想過的科別分別是:心臟內科 cardiology、神經內科 neurology、乳房外科 breast surgery、婦產科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不孕症及生殖內分泌科 infertility and reproductive endocrinology)、小兒科 pediatrics,就是沒有眼科。另外,大二的生物化學及組織學(主要內容分別就是分子生物學及細胞生物學)平均才 80 分,目前本人在臨床工作之餘所積極從事的基礎研究竟然是分子細胞生物學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實在是造化弄人、天命難違呀!


     2003年8月23日長庚眼科部歡送蔡瑞芳部主任(其右為繼任部主任馬俐副教授,現為整形眼科主任),於世貿中心 33 樓聚餐。第 2 排右邊起第 6 位為蔡教授,小弟立於倒數第 2 排右邊起第 5 位。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邁阿密 Miamia、維吉尼亞 Virginia、星期三的信 The Wednesday Letters



     我想,子女噙著淚閱讀過世的父、母親生前書信的情節,《星期三的信》The Wednesday Letters 非首創。《麥迪遜之橋》(讓我看三次哭三次的熟女酷伯之間相見恨晚電影),該是領先製作者。

     眾多書評均曰:這是一個有關 redemption 贖罪、forgiveness 原諒、與 tolerance 寬恕的故事。也許是向以科學家自詡,又自命文史博學之士,這本「軟趴趴」的書信親情倫理散文(既無引經據典又無跌宕起伏的劇情)竟然沒能激我內心的漣漪……。

     然而,書中主人公之一:二兒子 Malcolm 從 Brasil 巴西往美國 Virginia 維吉尼亞州的聖南多谷 Shenandoah Valley(內人就讀 University of Virginia 維吉尼亞大學博士班時,曾於出遊此國家公園時邂逅美洲大熊) 奔喪之途中,就在邁阿密(我們現正客居)轉機。哇哩勒!這是啥理由,也可拿來寫格。※?◎!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聖誕老人呢?

部落格《黑雨》的新近博文「神奇的創造、創造的神奇:地獄變與 Postman」中有段話:

但是,這個世界上有沒有聖誕老人呢?有的。或許我們找不到真正的聖誕老人,但每一個家庭中疼愛子女的父母們,都會在適當的時刻,創造出聖誕老人這個角色,在聖誕夜的晚上,在火爐旁邊掛著的襪子裡面放進禮物,讓下一代還能在童話與純真的期望與夢想中長大。有些創造的任務固然很艱鉅,但理想、樂觀、與願景的創造,卻幾乎是人人可為。
恰好,最近 Michi 的幼稚園 Kid's Corner 來函,要求我們爲人父母的將聖誕禮物先給送去,充當 Santa Claus。附件於後,以資呼應。



「打開」!盒子?還是電燈?

     原本以爲只有長庚醫院是長庚長庚,「常常變更」。没想到來到邁阿密,TissueTech Inc 組職科技公司也有那麼一點味道,公司内隔間也是三天一小改,五天一大動。



     這間朱博士舆我辦公室使用還不到半年,日前也被改裝,即將變成 Western blot 西方墨點法中沖洗底片的暗房,特地攝影,以資留念。


     於是乎,上週五傍晚我們的西方墨點得移師到 Restroom 即 Toilet 即厕所,這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希望顯影出來的 bands 不要出現「怪怪」的條帶




     於正常的暗房,在透着微弱紅色燈光的厕所中想要「摸」到器具,經常得重覆開關燈的動作以求正確。問題來了,關鍵時刻我等着口令,準備「打開」底片感應盒,以供朱博士放入空白底片。也許是實驗做了一整天,精神漸焕散、注意力漸不集中。一聽到他濃厚的南京口音發出的「打開」,我竟反射式地「打開」了電燈,曝光的後果可想而知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月夜憶舍弟 ─ 記「台灣青壯年人口眼角膜環及心血管危險因子之相關性研究 」

     十一月份的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眼科學紀要》或《眼科學文獻》(眼科學前五名期刊,IF 影響係數為 3.859,4/49 in Ophthalmology)刊載了來自新加坡眼科研究所(Singapore Eye Research Institute )的臨床報告。



     有別於傳統研究(包括舍弟與我發表在 2009美國醫學科學期刊的論文),此一研究顯示:40-80歲人口中,具有眼角膜環者,其IOP(眼內壓,一般在 22 毫米汞柱以下)較高 及CCT(中心角膜厚度,一般在 550 微米以上)較薄;而以上二者均為POAG(隅角開放式青光眼,視力無形的殺手)之危險因子。所幸,他們並未發現眼角膜環與POAG有直接相關。

     看著別人的臨床報告,頓時想起了地球另一端的弟弟。詩聖杜甫(AD 712-770)詩作「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生死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邁阿密雖然沒有戰鼓頻催,但我客居的 Doral 地區因臨近邁阿密國際機場,飛機低空掠過的聲響恐怕不下於二次大戰日軍零式戰機轟炸珍珠港之景況。況且,美國人懶於行走是出了名的事實,比爾布萊森(1951-,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旅遊作家)在他的暢銷書 I am a Stranger Here Myself請問這裏是美國嗎》已有詳述:是故,路上的行人也可說都失去了蹤影。在這遙遠的異鄉秋夜裡,我們租賃的公寓擁有偌大的人工湖,上面不時游著鴨子,只不過是成群的,而非孤雁。
    
      邁阿密雖然終年白天熱到爆了,晚上還是挺涼快的,清晨車子表面都沾有露水呢!唉,只有天上的月亮,還是和故鄉的月一樣的皎潔明亮。
  
     我也有弟弟,但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現在老家並沒有被戰火給摧毀,但我卻是很難打聽他的近況。

     我只有偶爾寄信回去,卻許久沒有回信,可能是他正在疲於奔命,照顧兩隻不滿三歲的兒女。這場「非典型戰爭」想要止息?短期內應該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