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全飛秒雷射視力矯正手術釋疑-SMILE

網友Sunny捎來LINE提問,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有別於傳統Femto-LASIK飛秒雷射,究竟何者對於視力矯正較為優異?又,SMILE是為多麼新穎的技術呢?簡略解釋如下。

SMILE大約發源自2007年(那年我剛剛升任講師),2014年開始有臨床報告(可以參考EyeWiki)。新技術不必贅言,優點一定要有,下面圖片取材自優爾視眼科

當然啦!別說是雷射視力矯正手術,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另一個眼科大宗技術)也在醫學會場上,經常引發正反雙方pros and cons的激辯。下面連結自Review of Ophthalmology,就是歐美兩大屈光手術大師的各自慷慨陳詞。

眼科界學術期刊的聖杯Ophthalmology,兩個月前才剛線上發表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的隨機臨床試驗報告(新加坡就是此項技術的發源地),結論是SMILE的屈光矯正結果,不論是預測性predictability、有效性efficacy、或者是安全性safety,都是令人期待的promising。然而,討論中,作者也承認SMILE此項新技術確實是較為surgeon dependent,白話一點就是需要學習曲線來成長。這一點很誠實,就像角膜內皮層移植DSAEK或DMEK也是比傳統角膜全層移植要來的對手術步驟更picky。

2019年11月7日 星期四

蕭士塔高維奇:F大調第三號弦樂四重奏第三樂章,作品73


以下是為小女所做的DM,以便她為所屬的弦樂團,未來一年的演出曲目做演出前簡介。

=================================================
蕭士塔高維奇:F大調第三號弦樂四重奏第三樂章,作品73
Dmitri Shostakovich, Symphony for Strings, Op.73, 3rd Movement, Allegro non troppo

蕭士塔高維奇的F大調第三號弦樂四重奏,作品73,是在他的第九號交響曲被蘇聯當局譴責之後的1946年所譜寫出來的,同與第九號交響曲一年交由貝多芬四重奏團體在莫斯科首演。這首曲子在某些方面有著表象上的類似,揭示出偉大作曲家在作曲技巧的新面向,同時也讓作曲家本人在此一創作素材又比以往挖掘得更深入。
Dmitri Shostakovich's String Quartet No. 3 in F major, Op. 73, was composed in 1946 after his Symphony No. 9 was censured by Soviet authorities. It was premiered in Moscow by the Beethoven Quartet, to whom it is dedicated. The Quartet No 3, which is in some respects superficially akin to the 9th Symphony, revealed new facets of this great composer's compositional mastery, and plumbed considerable depths for Shostakovich than before in this medium.
活力四射的第三樂章是由升G小調所寫成的,具有侵略性的情感、連續的衝突、還有無以復加的暴力。在幾乎每一個小節都能夠發現有準馬勒式的詼諧曲與進行曲混合,也就是3/4拍與2/4拍交替出現;似乎在展望第十號交響曲令人震驚的第二樂章。
This energetic 3rd movement is written in G sharp minor with aggressive emotion, continuing conflicts, and unrestrained violence. A quasi-Mahlerian mixture of Scherzo and March, with 3/4 and 2/4, is found alternating almost at every measu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shocking second movement in the 10th Symphony.

-          Wikipedia
-          hyperion
-          AllMusic

柴可夫斯基《C大調弦樂小夜曲》Op.48,第二樂章


以下是為小女所做的DM,以便她為所屬的弦樂團,未來一年的演出曲目做演出前簡介。

============================================

柴可夫斯基《C大調弦樂小夜曲》Op.48,第二樂章

如果說莫札特創作於1781年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作品K525》是小夜曲中的國王,那柴可夫斯基創作於1880年的《C大調弦樂小夜曲,作品48》就好比那皇后。順著當時西歐的流行趨勢,也就是以18世紀「Serenade」小夜曲型式寫作「具有自己風格的音樂」,也為了向自己非常景仰的作曲前輩莫札特致敬,柴可夫斯基特別編寫這首維也納曲式的《C大調弦樂小夜曲》。
這首作品的感情豐富,旋律典雅優美,既帶有抒情浪漫的元素,更點綴以古典風格的精華。他靈活地借用莫札特簡潔的曲風與明快的曲式,並將西歐古典音樂的傳統與俄羅斯的民謠風格融合為一,既具有歌唱性,更富有舞蹈性。特別是柴可夫斯基本身就是是約翰史特勞斯父子的粉絲,他的每部芭蕾舞劇都有動聽的圓舞曲,也因此本樂曲的第二樂章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華爾滋」。圓舞曲的節奏輕盈舒暢,充滿青春活力,但又參雜了柴可夫斯基獨特的悲劇情緒,為第三樂章的「悲歌」埋下伏筆。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聆聽柴可夫斯基的《C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二樂章。

參考網站
-          愛彌兒鋼琴學苑
-          bassbear
-          dolce
-          撰樂 Die Musikzeitung

2019年11月1日 星期五

國家新創獎



非常榮幸,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清華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鄭兆珉教授),獲得今年的國家新創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