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臺大眼科醫師蒞臨長庚眼科分享研究經驗及學思歷程

以下為記錄今年九月的本部學術盛事。

**********************************

長庚眼科部今年下半旬陸續邀請到以下三位男神醫師蒞臨本部講演,分別闡述他們的研究經驗以及學思歷程,內容精彩、各擅勝場。

7月2日 謝易廷助理教授,視網膜專門

9月8日 陳達慶醫師,眼神經專門

9月30日 王一中主任醫師,角膜專門

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就怕禮拜三。又到花好月圓時節,亦即盤點個人心神領會的時刻。就從成立於1897年3月,為臺大醫院第三個設立的科,的十代目主任教授王一中醫師開始。



===為何說是十代目?且看下列譜系分析===

胡鑫麟教授(政治上已經平反,但學術上尚待努力)、楊燕飛教授(欽定首屆主任,1950-1971)、張榮茂教授(1971-1977)、洪伯廷教授、柯良時教授、侯平康教授、陳慕師教授、林隆光副教授、胡芳蓉教授、楊中美教授、王一中教授

===為何說是十代目?且看上開譜系分析===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隔壁老張術後視力比我銳利

海軍陸戰隊退伍展示吳杯杯現居新北市林口區,兩年前因緣際會找到小弟施行右眼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手術後當下非常滿意,彷彿回到當年入伍之際的鮮肉視力狀況;這些日子以來也定期回到門診做術後檢查、保養,確實遵守『永遠忠誠』的陸戰隊隊訓。

武漢肺炎肆掠之下的2020年,不止美國總統大選受到嚴重的影響,當年獨立戰爭之後Founding Fathers先知般奠定的憲法大廈也遭遇空前的餘震波及而搖搖欲墜。Taiwan Can Help目前雖然蒙受無情的打壓,但國內經濟、文化、科技等活動近乎正常也是事實。

回顧今年春天醫院活動的日常,那種乍暖還寒的冷清景況,大概也只有女王(掌管小弟的薪資帳戶)點滴在心頭。當時的門診門可羅雀,寂靜的程度只有2003年SARS侵襲下的臺灣差可比擬。吳杯杯做為高齡、高危險族群之一,自然在前些個月從門診缺席了!

近日回診,只見他面色凝重,還特別將我拉到後門走道低聲呢喃:
陳教授,我尊敬你對待病患親切有禮,不想讓你在其他病患或護理師面前難堪,才跟你在這裡交談。不瞞你說,我的右眼手術算是失敗的!(What!? Am I going to be sued?)這幾天眼屎很多,視線模糊;之前回診,你都說不需要常回來,已經正常!可我家隔壁老張,昨天趾高氣揚地跟我炫耀,說他右眼也是陳醫師你開的,視力可是亮晶晶的1.0,這口氣我無論如何是咽不下的。

我回頭點閱一下吳杯杯的病歷,察覺他的視力這兩年來就是在0.5-1.0之間擺盪;以一位仗朝之年的長者而言,算是堪用,甚至是超出一般水準。細究之下,對於這種主客觀認知差距過大的矛盾,唯一能夠解釋的原因就是...

人比人,氣死人!






 

2020年8月9日 星期日

故人北漂賀榮陞

 


2020/07/12 週日早晨10:30,老同學蕭景升醫師特意偕夫人由臺中北上與我會面,還扛來一座金鷹獎座為我升等教授(2020/06/05網路公佈,級職生效日為2020/07/01)恭喜祝賀。畢業23年了,還能得到老友的祝福,豈不人生一大快哉?

景升非常貼心,知道我當日需要照顧一女一子,選在我送犬子前往『安娜貝爾數學班』後,在居家附近南昌、南海路口的肯德基碰面,以便隨時回放家中準備明年大考的長女。除了金質獎座之外,還為我點了一杯KFC珍奶,在這溽暑盛夏之際,格外地沁心涼。

蕭夫人原為國中名師蔡老師,近年來夫唱婦隨,另外獲取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學位,也考取極為艱難的視光師執照,令人欽佩。席間侃侃而談,進退有據,實為相夫教子的賢淑女性。

景升出身雲林斗六私立正心中學,考取國立陽明醫學院(1994後改制陽明大學),在校七年成績優異,並順利進入臺中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進行為期四年的專科訓練。可惜,公立醫院編制限制,優秀如他亦須離開中心,遁入基層服務。開業先期,景升服務於中部知名的『白佳欣眼科』,業績斐然。習得一身基層服務的功夫之後,便另立門戶,開設私人診所,服務廣大群眾。起初,在新光三越七期附近懸壺濟世;後因租約問題而喬遷,現在診所矗立於河南路上,巍然聳立。

短短四刻鐘的談話(又得去接小犬了!),實在不能解離別廿年之同窗情愁於萬一。送別老友伉儷至附近『立德停車場』(同學也要趕赴千金的宿舍探視),有些離情依依。不禁想起「西窗翦燭」的李商隱之詩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學位考試委員會論文口試委員紀實

青青校樹 萋萋庭草 欣霑化雨如膏
筆硯相親 晨昏歡笑 奈何離別今朝
世路多歧 人海遼闊 揚帆待發清曉
誨我諄諄 南針在抱 仰瞻師道山高.........

又到了驪歌輕唱,送往迎來的時節。今年的口委生涯頗為豐富,從二月開始就馬不停蹄。


先是從住家左近的臺大護理學研究所開始,參加多年好友蔡教授的博班學生committee,全室教職員生緊戴口罩進行討論。然後,西線無戰事,一直到六月底防疫政策較為解禁之際,來到車程80公里外的清大醫工所,做為學術生猛友人鄭教授的碩班學生committee。


時序來到暑假中段,下週五即將再度前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大學生醫環科系,參加哥倫布學者黃教授的碩班學生committees。為什麽加複數呢?因為一次兩個學生,一個早上解決,實在是太有效率了!



這次的口委角色不大容易擔任,畢竟政界的論文抄襲門正鬧得如火如荼。無論如何,本著剛剛升等教授的學思歷程,以及經常掛在嘴邊的3P(Passion, Persistence, and Perseverance),更要反求諸己,在爾後的論文、計畫、評審方面,都要心懷戒慎恐懼的謙卑態度。

2020年7月25日 星期六

導聚加實驗室聚餐(2020/07/23週四)

     前一陣子因為五廢,許多社交活動停擺,包含例行性的導生聚會,還有實驗室年度聚餐。終於,在暑假如火如荼開展之際,全國各地爆發報復性旅遊、聚餐等消費行為。而我呢?在效率掛帥,且徵得當事人同意情況下,將上述兩個聚會合而為一,畢其功於一役。
     聚餐地點選在羅斯福路『王品』,該連鎖牛排館標語『只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實在太貼合現況了!導生陳彥廷醫師來的早,餐廳座位尚未整理完畢,於是帶他到附近走走,就和麼走到老長官蔡瑞芳醫師的診所,因而留下『到此一遊』的記錄。


     我最怕嚼不爛的牛排,諸如莎朗、紐約客等;服務生遂建議我炭烤牛小排,果然沒有吐出來的肉渣。李家一醫師跟我修習臨床研究接近八年,出版論文幾近廿篇,當然也在受邀之列。他從彰化特地北漂前來赴宴,自然要以美酒款待。


最後,大夥留下珍貴的合影留念。因應潮流,我也以三倍券支付餐費,以圖振興經濟!



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

醫事人員卡

2012年核發的『醫事人員卡』,老早就不堪使用。經常需要噴灑酒精才能夠讓門診讀卡動作繼續下去。

上月5日得知陞等教授之後,而且本月下旬即將接替賴院長原本在雲林長庚的『專家門診』;心想不能讓掉漆的醫事卡讓林口的教授在雲林蒙羞,令鄉親失望。於是,請科秘書蕭小姐代為申請新卡,換了將近300大洋。

2020年6月20日 星期六

臺日住院醫師線上研討會

在三週左右的籌劃時程內,舉辦臺灣(林口長庚醫院)、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聯合住院醫師研究發表會,聽起來有點夢幻;實際執行下來,還真是有點累。所幸,整個會議在今天週六早晨已經順利完成,賓主盡歡。下面這張宣傳海報,早在五月30日,已經在我Jesse Chen的臉書發佈了。

2020年6月7日 星期日

樹立學術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


去年的白色耶誕節過得並不輕鬆啊!







經過一連串的口頭報告、書面審查,等候的過程極為艱辛漫長...
終於,在6/5小週末下班前公佈審查結果了!
一切的辛苦與等候都是值得的。
===================
2020/09/16 更新


聘書已經於2020/08/24週一早晨院務會議中,院長兼主委手中親自頒發,特別上傳以誌紀念。





2020年5月10日 星期日

先睹為快:因應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長庚眼科醫師建議措施




臺灣眼科學期刊即將在六月刊登(目前只能以e-publish of future volume問世),本土第一篇有關如何防範新冠肺炎COVID-19的指南。第一作者是林口長庚眼科部的總醫師林睿彥,指導作者為眼科部長吳為吉教授,本人忝列第五作者,備極榮幸。完稿的時候是四月25日,當天全球確診案例為260萬,時至昨日五月9日,才兩週時間,確診數目已達400萬!

由此觀之,全球疫情仍然方興未艾。特此分享本院經驗給大家,極具參考價值,歡迎大家傳閱、批評、指教。但願代表臺灣眼科界,能夠在本次世紀瘟疫肆虐之下,扮演一定的角色。

底下是論文摘要。
Abstract:
PURPOSE:Although Taiwan was one of the first countries to develop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with effective antiepidemic measures, Taiwan ha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useful safety strategies for ophthalmologists in daily practi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fection  control  strategies  in  the  hospital  and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Linkou, are discussed.
RESULTS:Ophthalmologists are at high risk of contracting COVID‑19 infection, as they have close contact with patients during ocular examinations, and are also facing high patient volume in outpatient clinics as well as emergency consultations. Furthermore, ocular symptoms, such as conjunctivitis, may be the presenting signs of COVID‑19 infection. We provide our strategies, which include hospital’s gate control with triage station, patient volume control, prope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consultation with telemedicine technology, to decrease the risk of cross‑infection between medical staffs and patients.
CONCLUSION: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eventing viral spread and maximizing patient and medical staffs’ safety, besides providing proper protective equipment, it is also crucial for staffs and patients to strictly follow antiepidemic measures. We hope that our experience can help ophthalmologists and health‑care workers to have a safer working environment when facing COVID‑19 pandemic.
Keywords:
Coronavirus,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phthalmology, Taiwan


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瘟疫肆虐下,逆勢上揚的行業

當瘟疫來襲,個人健康受到威脅自是不在話下;站在國家、社會整體考量下,最嚴重受挫的指標還包含各項經濟指標的下修。年初,我還在預測物流、電商將異軍突起;另外,影視串流平臺、線上會議平臺等事業也將商機無限。反觀遭到亂流波及的行業,諸如餐飲業、旅遊業、健身房等等,亦是哀鴻遍野。比較出乎意料的是,醫療業也是百廢待舉;另一個令人出乎意料的受益企業就是「壓克力」業者,特別是醫療級的壓克力板https://news.tvbs.com.tw/life/1312658

林口長庚質子中心的檢查排程櫃檯,上週悄悄地架起了透明的壓克力板面,保護工作人員還有報到病患。
長庚兒童醫院手術室的午休餐廳,桌子上也早早就架上壓克力的隔板,提供醫護人員用膳時仍然能面對面交流,但也同時保持社交展距合乎政府的宣導規定。

話說,遠在愛國東路-杭州南路口的「南門中繼市場」,二樓的美食廣場用餐區,餐桌上也架起了一個一個的壓克力透明隔板,讓食客享用美食之際得以安心。

*****
橫掃全球的病毒起源爭論仍然是喋喋不休,但突變種病毒株的出現已然造就了三個亞型。雖然起源於中國武漢,在當地造成大流行的病毒實際上已經成為突變的B型;而最原始的病毒基因組A型目前主要在美澳肆虐,而在新加坡與歐洲流行的則為衍生自B的C型。

病毒與人類共生的歷史其來已久,病毒會突變,人類則要謹記適者生存的原則。一如達爾文提出的演化論,人體的免疫系統要學著改變、改良防禦機制,人類社會的商業、交流形態也得跟著做出適度的修飾。下圖就佐證了本部在疫情吃緊之下的反應,本著「醫學中心的晨會是學術進步的原動力」,絕大部份的議程也都改成線上的形式!

猛然想起法國劇作家的一句名言,似乎提醒著我們要認清劇變中的世界現況,做出適度調整,重新出發,不但要取得一線生機,還要更上一層樓!

在人生的大風浪中,我們常常學船長的樣子,在狂風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貨物扔掉,以減輕船的重量。——巴爾扎克

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Eye在瘟疫蔓延時...發表 part II



終於發表了!一個起源於2010年的研究。

當時單純只是為了處理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之後,產生角膜內皮失去代償(corneal endothelial decompensation)併發症的兩個臨床病例;在左思右想之下,蹦出來的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根據超音波手術在前房產生氧化壓力的事實,然後直覺式的應該使用抗氧化壓力的正統藥物,必須是醫院藥局常備藥,而且在do no harm的情況下。結論就是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亦即大家耳熟能詳的維他命C。然後用最簡便、無害的術前眼藥水方式施點。結果成功協助二位病患度過醫療併發症的難關。最後,在2019年3月發表在World J. Clin. Cases


這又是一個「十年磨一劍」式,充滿血與淚的勵志勸學篇章。

=============================================
2020/07/16 補充資料
今天下午從科秘書處領回獎狀乙幀,做為本論文獲得長庚醫院醫研部肯定的依據。

去年二月其實也曾以健保資料庫所取得的發表成果獲得『優秀論文獎』,而且親赴院務委員會接受院長頒獎。無奈,今年因為五廢之故,只能『線上』獲得精神上的獎勵。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Eye在瘟疫蔓延時...發表


這是前些日子賴旗俊教授(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轉傳的訊息,鼓勵同仁們在天災人禍之際仍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賴副的指示與鼓勵,我收到了!

在清明連假的最終日,我還是堅守崗位,宅在家中,也終於等到好消息。清大鄭兆珉教授、魯才德老師、黃玠誠老師剛剛捎來恭賀信件,我才意識到這篇論文,經過十年生聚、構思、修訂、完成的研究,在第14次投稿的答辯中,受到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細胞暨分子醫學期刊》的青睞而同意刊登。



整個研究的開端緣起於2010年,時任角膜科主任的馬惠康教授,指派我前往他私淑艾多年的Scheffer C.G. Tseng教授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的實驗室,學習角膜內皮幹細胞的培養。在短短一年的國外進修生涯,我彷彿再度進入新兵訓練中心,重新接受麥克阿瑟萬萬不能接受的第二度入伍訓。進入實驗室不久就受到鋼鐵般的磨練,中途不斷想要放棄離開,回國面對失望的江東父老。結果,在女王好說歹說、連哄帶騙之下,竟然也熬過來,並且具名發表三篇論文。

在2011年中,勞德岱堡的ARVO會議上,Meeting Program Committee之一的Fredrick E. Kruse教授(也是Scheffer Tseng早期的博士後研究員)對著我的壁報端詳許久,問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問題:你的p120-siRNA技術在平面細胞培養的結果頗為令人驚羨,那麼,在組織塊也就是3D的培養情況之下呢?這樣的問題,其實就是試圖對現有眼庫作業的局限性提出解決之道 。然後,這樣一個有趣但難解的問題,就這樣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


從2015年起,長庚眼科幹細胞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薛詒仁博士與我在奮鬥三年之後發表一篇論文,成功以lysophosphatidic acid溶血凝脂,取代p120-siRNA在人類角膜內皮細胞的增生作用上的角色。我們密集商討,為的就是進一步驗證此一新穎技術,是否可能回答臨床上有意義的問題,讓角膜移植的組織來源更為充裕。

如何優化組織培養環境,包括組織塊的方位、培養液的成分及添加、更換時機,再再都是艱鉅的挑戰。所幸,在APAO 2016會議上,新加坡國立眼科中心的Jod Mehta教授及其博士後研究員Gary Peh十分友善,慷慨分享他們在組織培養的心得,也讓我們在跨越這道實驗門檻的過程中減少一點傷害與挫折。


整個研究的關鍵雖然一一地迎刃而解,但是一道道的菜餚想要擺上餐桌來迎接賓客,仍然需要一些醬料、擺盤的功夫。從2015年起,在時任眼科部長的賴旗俊教授主導之下,吳為吉教授(2016年起接任眼科部長)與我的研究團隊每個月定期會議討論,幾乎鮮少中斷。除了知識的交流與經驗的傳承,每次開會(動輒10-15人)的星巴克飲品費用,都是從吳部長的腰包掏出來的。所謂慷慨解囊的定義是否如此這般,就不得而知了!

緊接著的專利申請及技術轉移,乃至國家新創獎的參賽,當然期刊投稿過程的點點滴滴,更是無處不有鄭兆珉教授的身影。作為2019年科技部傑出獎得主(應該也是史上最幼齒),他的計畫眾多,公務繁忙,其實不缺我的這些研究成果。就是憑著一股提攜後進,幫國內生醫界拉拔人才的大公無私的精神,鄭教授真是惠我良多。


以上邋里拉雜似的嘈嘈切切錯雜談,加上下面邱吉爾的名言,或許可以稱得上是我的論文接受感言吧!

“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 Winston Churchill, British Prime Minister
「成功不能算是終點,失敗不見得是災難,堅持到底的勇氣最是難能可貴。」                               – 溫斯頓‧邱吉爾 (英國首相)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臺大眼科部講演

今天(3/25週三)有幸受邀前往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部,主要針對住院醫師及年輕主治醫師講演,有關研究生涯如何起步及經營的個人心得報告。能夠在臺灣最高的學術殿堂,發表研究的介紹簡報,實屬誠惶誠恐,多天以來難以入睡。所根據的腳本骨架,乃是去年9月眼科醫學會綜合教育課程,頂替公務繁忙的楊長豪教授(臺大眼科部資深醫師)及案牘勞形的吳為吉教授(長庚眼科部部長),代打上陣所公開演說的內容。當天的主持人,青春洋溢、溫暖和煦的陳偉勵教授(臺大眼科部傑出斜槓青年醫師)不忍苛責,反而非常鼓勵小弟再至貴院演說;大概是詼諧(不怕死)的談吐,獲得她的青睞吧?於是擇期不如撞期,約定聖誕節12/25當天下午,在貴科的科會(Staff Meeting)之前給個演講。不料,行憲紀念日當日臺大眼科原本已經邀約國際知名眼科學者Irene C. Kuo, M.D.,於是延期至2020/02/26。非常不巧,在一月初的全國角膜科醫師聯誼會上,吃著農安街三井日本料理之際,胡芳蓉教授(臺灣角膜界第一把交椅)堅持要聽小弟演講,但2/26她人在紐西蘭。於是跟第三位CR許承儒醫師(前二位分別是陳映伊醫師及黃韋綸醫師)緊急商討,最後敲定3/25。這也是為何簡報檔首頁的獻禮,要從聖誕節,一路換成228,再到青年節的最終版啦!


因應武漢肺炎,臺大醫院的門禁森嚴,雖然小弟有CR許醫師來到大門口接待,也帶上醫療用口罩,警衛大哥仍然堅持要刷過健保卡才放行。很好,忝為長庚眼科部的防疫官,當然相應這項防疫措施。料敵從寬,絕對是面對瘟疫的必要手段。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篇』第一章第14節)能夠在a bunch of senior professors of ophthalmology之前暢所欲言研究心得,真的是初生之犢不畏虎,也真的是人生一大樂事!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篇』第一章第1節)演講中聽說「座無虛席」,高中同窗楊宗霖教授(臺大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兼醫研部主任)前來探班,也只能站在門外。後來被呼叫回病房處理臨床事務,然後返回與我敘舊,同時留下在大廳的合影。




2020年2月7日 星期五

武漢肺炎-試藉一詞抒懷

當今全球霸主之二,美中兩強對決方興未艾。貿易戰尚未落幕,世紀疫情再度延燒,從強國中心,也就是九省通衢的武漢市,目前蔓延寰宇。在等候進入手術室幫病患重建光明的時刻,略微回顧年假時的吉光片羽;也藉蘇東坡的《定風波》,抒發己懷。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武漢肺炎-試擬(藉)一詩抒懷

大過年的,還是農曆正月初五,整個新年的氣氛都被神州的煞氣給染污。好容易,一掃前天急凍的天氣,今兒個陽光普照,搭配冷颼颼的微風,午後就單槍匹馬去溜一雙子女。


順著南海路,直抵母校門口。穿越植物園(三年上下學的園中小徑),路經當年未曾開放的南門町323。行經南門國小,再抵達和平醫院,一路順著廣州街,來到素負盛名的剝皮寮古厝。龍山寺雖在不遠之處,然而人聲漸鼎沸,為恐兒女染煞,臨時改道。即從昆明(街)穿桂林(路),便下西寧(南路)向貴陽(路)。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還真的印記imprinted頗深,令我臨摹至今。一路巍峨建築,諸如國軍歷史文物館、東吳大學城區部,還有「既生建中,也生北一」的北一女。再來便是臺灣高等法院的類希臘建築物,最後來到居家不遠處的南門!一路取景,美不勝收。


晚餐後,酒足飯飽,發思古之幽情,乃做下列一詩之改編。

登崖州城作
唐帝國:李德裕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將帝京改做家鄉(臺北、高雄等),將鳥改做飛機航班(那半年就改做總距離為 948 公里,平均飛行時間2小時1刻鐘),將青山改做肺炎,那麼郡城就成為武漢!

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

大年初一全家聚、泰式料理迎春喜


大年初一,全家團聚,獨缺侄女(含弟妹)。蓋因遊歷大阪初返,身體微恙;又適逢武漢肺炎肆虐,未免瓜田李下,於是乎從圍爐起就在家自主管理。

舍妹偕夫君Alfred及一雙孿生姐妹自Santa Monica回娘家過節,胞弟與我遂設宴大隱隱於市的泰式餐館,為Alfred一家人接風。難得雙親願意賞光,就怕酸酸辣辣的異國料理他倆老無福消受,大不肖矣!

猛然想起荊國公的年節佳作《元日》,但願家人,乃至國人、世人都能夠除舊佈新、春風得意。己亥新年的希望仍舊不脫戊戌年之舊願,那就是「健康伴年歲增長論文與酒量齊飛」
北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020年1月14日 星期二

文章千古事,十年磨一劍


為何要Kuso杜甫的《偶題》中震古爍今的首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呢?因為,文章是傳誦千古的風雨名山之業,更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而創作過程中的甘苦得失,也只有作者自己心裡知曉(可是寶寶不說XD)。

今天凌晨剛剛被Ivest. Ophthalmol. Vis. Sic.的總編輯James Jester教授通知即將獲得刊登的論文,Corneal Sensitivity and Tear Function in Recurrent Corneal Erosion Syndrome,整個研究發想並起草於2010年。統計跟圖表多得力自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原陽明院區)的陳宏達醫師,以及林口長庚眼科部薛詒仁博士。

中間投稿滿不順利的:從Ophthalmology開始,接著是JAMA Ophthalmolo.(當時的Arch. Ophthalmol.),最後來到Open Access的濫觴PLoS ONE;再加上博士班後期的繁雜事務,升等副教授前後的諸多事宜,再再都使得過程延宕。接著,申請國科會乃至科技部計畫之類林林總總學術上的考驗;再加上女王罹患肺癌,我的痛風初體驗等等生理、病理上的關卡。一切的一切,投稿一事就這麼耽擱下來。

一直要到去年初,跟全國最強住院醫師,沒有之一,Eugene Kang, M.D.閒聊抱怨本論文投稿的坎坷。平常要跟康醫師預約合作,比在大不列顛的NHS(英國健保體制)預約白內障手術排程還要困難,因為他的合作案件堆積如山。

就那麼巧,當時他剛好空出一段時間,然後很爽快地接手後續投稿的作業。先是試試Am. J. Ophthalmol.,再來是Open Access新秀J. Clin. Med.,在三個月內接連鎩羽而歸。重新整裝待發,在五月再度向Ivest. Ophthalmol. Vis. Sic.扣關。皇天不負苦心人,三個月後接到revision的通知,而且是minor revision(其實需要做很大的統計跟文稿修訂),而康康的傑出之處在此展露無遺,非常俐落地跟統計中心專員諮詢,並迅速潤稿。九月截止日前回覆後,在十月裡再次收到minor revision的通知(其實是更微小的修訂,就改些詞兒)。

燃鵝,世事就是這麼難料,這個回覆,足足讓大家苦等了兩個月。以前也遇過,minor改major revsion,然後就這麼給拒絕掉!不會吧?磨了十年的「石中劍」,眼看就要抽出花崗岩之際,難道會「證人轉被告」嗎?煮熟的鴨子,不會就這樣地飛走了吧?此後,每次在眼科的診室內、醫院的走道上、或者是辦公室裡與康康相遇,除了一般的問候之外,就是彼此調侃、擔憂稿件下落的尷尬場景一再上演。

一切諸多的疑問與不解,終於在今天畫下了休止符。幸好不是強迫播放海頓第94號交響曲(Symphony No.94 in G Major),而是自然流瀉出貝多芬F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奏鳴曲春(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5 in F Major, Op. 24)。如今,在年初舉起這把「石中劍」(IOVS),我自詡要揮向學術界的惡靈,剷除研究上的厄運。為自己,為角膜科,為眼科部,更為長庚醫院、長庚大學,創造出更多臨床、基礎、轉譯醫學上的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