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

雙眸亮晶晶:結膜淋巴瘤,紅眼睛竟是癌


自由時報2007-06-20出刊
文/陳宏吉

 
吳小姐年近不惑,是一家貿易公司的經理,工作勤奮,經常加班,因此配戴隱形眼鏡時間也很長。最近2個月來,左眼下方的白眼球(結膜)處出現一紅色隆起,由於不痛不癢,她以為是隱形眼鏡久戴造成,也就不以為意。

在先生的關切督促下,吳小姐到醫院找眼科醫師檢查,安排切除手術,並送病理切片化驗,結果
竟是淋巴瘤,讓吳小姐一家人頓時陷入六神無主。

全身的淋巴組織都有可能產生淋巴瘤。雖然淋巴結主要分佈在頸部、腋下、腹部和鼠蹊部,但淋巴瘤卻可能發生在皮膚、腸胃道、眼窩(包含眼瞼、結膜和眼球內)、口腔、骨骼和生殖器。
結膜淋巴瘤有一個相當典型的特徵,就是和鮭魚肉相近的色澤。病人一般不覺得特別疼痛或不適,只是經常紅眼睛。國外甚至有報告指出,一個長期被當成慢性結膜炎治療的病例,其實是結膜淋巴瘤。

一旦在臨床上懷疑此疾病時,即應進行切除,並送切片做病理檢驗。若病理報告證實診斷,應轉介給血液腫瘤科醫師,做抽血及放射線等全身性的篩檢,爾後也需每半年重複一次全身檢查,以早期發現遲發性的結膜外淋巴瘤。

結膜淋巴瘤的治療方式取決於是否有結膜以外病灶的存在。除了組織型態較惡性的少數病例外,單獨結膜淋巴瘤可以採取觀察追蹤,或放射線(俗稱電療)治療。近年來有些醫療團隊嘗試用局部抗生素,或病灶內注射干擾素治療,但成效仍有待進一步評估。一旦發現身體其他部位淋巴瘤的存在,化學治療應是無可避免的。

一般而言,結膜淋巴瘤治療後都相當不錯,也很少轉移(10年內不到3成)。因此提醒讀者若有一個月以上,無特別原因的紅眼睛或眼球異物感,最好儘速洽詢眼科醫師。一旦發現是此病,也無需過度驚恐。和醫師深入討論,尋求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並定期持續追蹤,才是確保自身健康的不二法門。

(本文作者為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Copyright (C) 本文係自由時報版權所有

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喝酒有益,亦或有害?

陳宏吉.(喝酒有益,亦或有害?)科學月刊2006年4月號.

http://www.scimonth.com.tw/06aprp295.htm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酒精能否減少缺血性心臟病?



大約在1970和1980年代之際,有許多研究紛紛指出:攝取酒精將降低缺血性心臟病(IHD)引發的死亡率。1990年甚至有雜誌的社論以「乾杯」(Cheers)為標題,總括出至今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理念:少量至中量的酒精是有益的。針對這些早期的研究觀察,也有義大利的統計學家作綜合分析(meta-analysis)證實:每日攝取一至三份的標準酒精飲量(一份標準酒精飲量約為10克)將減少20-25%的IHD風險。

然而,愈來愈多證據顯示之前IHD的研究多屬非隨機(non-randomized)的研究設計,可能含有不少不受控制的干擾(uncontrolled confounding),也同時挑戰著「酒精可保護心血管」的既有觀念。
今年美國醫師Niami等人作了一個25萬人的大型電話訪談,研究心血管危險因子的干擾現象。他們發現:在所有30個心血管相關的危險因子中,高達27個(90%)在不飲酒者身上要比在少量或中量飲酒者來得常見,而其差異在統計學上是有意義的。作者認為剩餘或未發現的干擾因素可以解釋至少一部分,為何酒精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另外,在解讀此類非隨機的研究結果時要非常謹慎,因為飲酒過量不啻是許多國家的頭號健康殺手之一。
同樣矛盾的現象也發生在停經後荷爾蒙補充療法和IHD的研究,1991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研究認為前者可降低IHD的風險。後來2002年《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一篇隨機臨床試驗,結論否定了前述研究的結論,代表未經控制的干擾經常誤導非隨機研究的結果與結論。
科學研究經常必須提出簡潔的問題,但也衍生出二分法的弔詭現象。就如飲酒問題,倘若分為心血管保護與否,則已有不少研究肯定之。甚至有研究酒徒的屍體解剖的報告指出:前者的冠狀動脈相當的「清爽」。
前述30個心血管相關危險因子中,只有兩個(男性和吸煙)在中量飲酒者較常見。其他多數危險因子則和不飲酒者有顯著相關,包括如年紀較老、失業、學歷或收入較低、缺乏健保、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喪偶或未婚等等。足見非隨機的研究,尤其受測者之身心及社經背景若未調整,常導致經世駭俗之結論。要言之,少量飲酒的好處極其微小,並不足以大過其傷害﹔過量飲酒可能有益心血管,但其傷害更遠大於好處。或許,天下並無白吃的午餐。


取材自:
1. Jackson R, et al. Alcohol and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probably no free lunch. Lancet 2005;366:1911-1912.
2. Naimi TS, 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onfounders among nondrinking and moderate-drinking US adults. Am J Prev Med 2005;28:369-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