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 星期四

阿吉的EMBA選修課

擁有了M.D., Ph.D.雙學位之後,阿吉並未如其他優秀的醫界同仁繼續修習EMBA的特殊學位。一來,長庚的母企業原本就是經營之神(王永慶)的直接示範場所,擁有最佳的『實踐就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典範;二來,這些年的交友範圍開始由醫界擴散至商界,經常可以與各大領域的領袖直接乾杯(誤),咳!是交流。因此,一直都可以浸淫在職場或飯店的EMBA實習課程裡。

昨天下午,臺北門診診療一位病患,年近八旬的紳士,看過幾次但還談不上熟稔。猶記他先前初診時徬徨無措的模樣(昨天還是憂愁滿面,但其實好多了!),因為接受過北臺灣多家醫學中心(含公立)的眼角膜科專家(含部訂教授)總共六次的角膜移植手術,家屬(應該是兒子)跟病患都強烈要求我幫他施行第七次(這也是吳為吉教授轉介該蔡姓患者給我照護的緣故)。身為角膜科專科醫師,其實近年來我做手術的標準縮減不少。或許年事漸長,術中、術後併發症看多了,也或許投身組織工程、藥物開發的歷程,讓我對於手術,特別是移植一事更為謹慎。家父常說:一般民眾都有刻板印象。,私立院所像長庚就是愛開刀、愛賺錢。我個人深深引以為戒,也秉持『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的行醫精神。好比說歐陽修的《瀧岡阡表》裡面提到:

「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歎。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

這裡,我將死生改為手術與否,好像也無違和之感。

老先生診視完畢在門外等候藥單與預約單跟下一位患者進入的空檔,又一溜煙竄如診室,說要與我詳談。正在好奇他又要吐出什麽焦慮的言辭之際,只聽聞他自陳是某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因為這些年來被眼疾所苦,加上年事已高,很想將持股清出,正式引退。沒料到兒女反對,女兒(某中字輩國立大學教授)還說盡快辭退教職,要來專心輔佐老父治理公司。他很不捨女兒放棄這麼高尚的職業,但又無法承受眼疾可能影響他做重大決策,進而損害公司員工與廣大股民的權益。至此,我已經從醫者身份切換至商人模式。

年初的格文已經提到:


我先問老先生,是否可以將職位和平轉移給子女。他說這是上市公司,職位無法私相授受。我接著分享上述的理念給董座,而他似乎領略了什麽,也會心地一笑跟我說:對啦!就是公司需要注入新血,才能帶來創新的契機。離去之際,他不忘回頭囑咐我:陳教授,還是麻煩您盡心盡力為我診治右眼,讓他重建光明。我點點頭,從他的左眼看出企業重生的轉捩點。


沒有留言: